哈卡巴里斯,泰雅族語原意為「敵人堆的石頭」,一個原本位於南澳深山的小部落,僅有不到10戶人家的小部落,這裡是哈勇桑的故鄉,祖靈守護之地,父母長眠之家,而他的回憶也埋葬於此。1964年因應政府統治管理上的政策,時年39歲的哈勇桑不得不帶著家人跟隨其它族人的腳步遷徙下山,從此他的家就還给了大自然。時隔47年,跟著哈勇桑的腳步,一起陪他回家吧!
在林克孝的《找路》一書裡也提到過一位來自哈卡巴里斯的泰雅族耆老豆卡桑,當年林克孝也曾跟著豆卡桑回到他的老家哈卡巴里斯,物換星移,景物更舊人事亦非。看完《哈卡巴里斯》,心中有股莫名的感動,在哈勇桑的帶領下翻山越嶺,年輕的泰雅青年也藉由這趟尋根之旅找到族群的認同。終於在經歷了7天的拔山涉水後,回到了哈卡巴里斯,哈勇桑的家。坐在部落僅存的駁坎下,哈勇桑向後生們講述屬於這個部族的故事。尤其看到哈勇桑帶著大
家來到他唸過的小學「リヨヘン (利有亨) 教育所」,圍在「サヨン之鐘」僅存的水泥座台,侃侃而談當年他也曾參與的歷史事件,我突然覺得好感傷,好惆悵。哈卡巴里斯,那裡是哈勇桑的家,他的一生有一半的時光都是在那裡度過,卻因為大環境以及政策使然不得不遷移下山,而這樣的事在現今原住民部落仍持續上演著。誰都不想離開自己守護了一輩子的家園,可卻有太多無奈的現實因素,逼迫人們不得不撤離,其中的辛酸不足為外人道也。台灣的深山曾經遍佈了許多的原住民部落,在經歷了日本時代與國民政府時代,基於各種統治上的理由或者氣候環境的影響不斷地變遷,時至今日許多深山中的部落與道路都已經荒廢了,其實南澳山區裡那些舊部落之所以會在1950~1960年代陸續荒廢,一來是路途遙遠交通不便,道路維修不易,再加上每逢颱風來襲必定造成山路崩塌中斷,久而久之政府不願意出錢出力照顧與維護這個山區的道路,便要求山區的原住民遷村下山,多麼令人無奈的理由!當年山區部落間的聯絡道路都是日本人開鑿的,日本人都能維護得好好的,為什麼國民政府就不願意維護呢?只因為嫌麻煩?
之前在原視看到一集節目,介紹了屏東縣霧台鄉的阿禮部落,該部落遭遇了2009年的八八風災重創,經政府評定已不適合人居住,部落裡的居民被迫遷村,採訪團隊來到宛如空城的部落,一棟棟的房子告訴來訪的人們這裡也曾經生氣蓬勃過,只不過人去樓空,留下的只有淒涼與唏噓,彷彿看到了南澳山區那些荒廢部落的曾經,歷史一再重演!雖然可以理解為了生命財產的安全而要求部落族人移往安全的居地也是用心良苦,然而部落中仍有少數幾戶人家死守家園不願撤離,其中一對經營民宿與生態旅遊的夫妻接收電視台的採訪,他們很無奈地告訴採訪人員說,這是他們夫妻兩胼手胝足建立起來的家,還有剛起步發展的生態旅遊事業,卻被一場風災給摧毀怠盡,但他們不會就此被擊倒,一定會努力重新建立家園,要用他們的力量證明給政府看,阿禮部落並非不適宜居住,浴「水」重生的部落族人一定會重新回到祖靈守護的故土!